跳过导航

Liangliang黄

Liangliang黄

Liangliang黄

副教授

电子邮件:hll@ou.edu办公室:Sarkeys能源中心,T-219

化学工程博士(2012)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罗利分校化学工程硕士(2007)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士(2003)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

 

皇冠体育研究重点

  • 氧化石墨烯表面用于药物传递的生物功能化
  • 介孔二氧化钛的反应和质量输运
 

关于

分子模拟是一种重要的皇冠体育研究工具,它使我们能够预测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设计和制造新型材料和高效工艺。美国资助机构最近的几份报告证明了分子模拟的重要性,这些报告强调了模拟在化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物理、医学和生物相关学科领域快速增长的价值。我们在高性能计算机的能力和可用性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与这些发展并行的是,越来越强大和高效的算法和模拟方法已经开发出来,具有整合量子力学计算、原子蒙特卡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尺度和连续体方法的能力。多尺度建模技术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准确估计复杂材料和系统特性的能力,并有助于解释实验结果。我们小组将使用理论和多尺度分子建模方法,并与实验组合作实现两个主要目标:

  1. 了解生物医学和催化系统中相关的复杂表面和结构的行为和控制因素
  2. 进行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计算机辅助发现和设计

实现这些总体目标将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为我们提供治疗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新方法,提高生物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设计用于清除环境污染物的材料,或检测和捕获潜在的化学或生物战剂,以及降低催化过程和化学品和制药产品的生产成本等

目前皇冠体育研究方向:

氧化石墨烯表面用于药物传递的生物功能化

氧化石墨烯(GO)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和卓越的物理、化学和光学特性,具有许多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几年中,氧化石墨烯作为体外和体内药物输送的分子载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人们还认为,氧化石墨烯薄片的功能化必须进行,以获得高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功能化良好的氧化石墨烯薄片在体外给药方面是稳定和安全的,并且它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肾脏途径排出体外,并且对小鼠体内无毒。从分子的角度来看,与原始石墨烯相比,氧化石墨烯片基面上和边缘上的羰基、环氧基、羟基和其他氧官能团显著改变了它们的范德华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氧化石墨烯可以固定大量的物质,包括金属、药物、生物分子和荧光分子。然而,关于氧化石墨烯功能化的系统皇冠体育研究仍然缺乏,我们也不知道设计氧化石墨烯表面同时实现高负载能力、高灵敏度和高生物相容性的基本机制。为了帮助将氧化石墨烯整合到临床药物输送和其他生物医学应用中,我们有兴趣应用和改进多尺度建模技术来解决以下挑战:

  1. 一种高效的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方法,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人们普遍认为,生物功能化可以将氧化石墨烯与生物分子(如核酸、肽和蛋白质)结合,并且氧化石墨烯衍生物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与药物分子结合。
  2. 智能功能化提高基于氧化石墨烯的药物载体系统的靶向效率。开发具有分子识别策略的递送系统具有根本优势,其中治疗剂携带具有识别能力和用于成像分析的光学,荧光或电信号。开发功能化方法,使氧化石墨烯基纳米材料在给药后在生理系统中可生物降解也很重要。
  3. 氧化石墨烯药物复合物在生理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如氧化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的体内行为、细胞内摄取机制和细胞内代谢途径。如图2所示,这三个挑战需要理解氧化石墨烯与功能化聚合物或分子之间的共价相互作用,以及氧化石墨烯基纳米材料与生理系统(例如蛋白质、DNA、肽、细胞、药物或细菌)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介孔二氧化钛的反应和质量输运

多相催化的皇冠体育研究产生了四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分别是1918年的弗里茨·哈伯、1931年的卡尔·博世和弗里德里希·贝吉斯、1932年的欧文·朗缪尔和2007年的格哈德·埃特尔。它在化学、生物医学和材料工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在非均相催化过程中,催化剂的物相与反应物的物相不同。一般情况下,反应物从本体扩散到催化剂表面,与催化位点吸附并形成新的化学键,反应结束后再从表面解吸扩散。我们需要基本了解:(1)反应物的扩散、吸附、化学反应机理和传质现象;(2)催化表面的性质以及如何为不同的催化剂和不同的应用选择、优化和设计支撑材料。

这种基本的理解很难仅从实验中获得,因为测量反映了许多效应的总和-扩散,特定反应物或产物的选择性吸附,化学动力学限制,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支撑材料缺陷和粗糙度的影响等。理论皇冠体育研究可以在确定这些因素的作用,以及实现对这些影响的基本理解和精细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氧化钛材料作为一种非均相光催化剂在环境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皇冠体育研究,例如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在人类成骨细胞和其他植入材料中也有应用。最近,Crossland和同事报道了介孔锐钛矿TiO2单晶的迁移率和光电性能的增强。这是因为介孔锐钛矿TiO2既提供了所需的大表面积,又提供了远程电子连通性和结构相干性。最近,我们通过皇冠体育研究水在不同TiO2面上的解离来检测TiO2的表面活性,ReaxFF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TiO2- b(100)是最活跃但最稳定的水解离面,活性差异可以用不饱和Ti位的表面密度和几何表面曲率来解释。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计划与实验组合作,使用介孔二氧化钛材料,皇冠体育研究水(H2O)、氨(NH3)和乙酸(CH3COOH)的同时吸附、扩散和反应,目的如下:

  1. 建立ReaxFF力场来描述介孔TiO2结构以及流体与TiO2表面之间的反应相互作用
  2. 建立介孔TiO2结构的粗粒度模型
  3. 执行一套理论和模拟方法,跨越物质的电子,原子和介尺度,处理介孔TiO2催化剂中的同时吸附,扩散和化学反应。该方法将能够预测反应机理和速率、反应对反应物吸附和扩散的影响以及介孔TiO2表面特征的稳定性
  4. 应用这些方法皇冠体育研究了介孔TiO2催化剂上的氨解离和醋酸解离
  5. 皇冠体育研究设计反应扩散特性优化、表面亲疏水性可控、表面摩擦性能理想的介孔TiO2材料。
  1. 王珊姗,王海明,苏志斌,黄亮亮,郭晓静,戴忠阳,朱玉丹,庄伟,卢凌红,卢晓华,“碳基吸附剂对CH4输送能力的计算筛选”,流体相平衡,2019,(4):184-191。
  2. Mohamed Mehana, Mashhad Fahes, Liangliang黄,“油气混合物中沥青质聚集的分子模拟”,能源与燃料,2019,已接受。
  3. 熊浩,黄亮亮,黄亮亮,“黏性孔隙中溶解油-溶解油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石油学报,2019,29(2):233-251。
  4. 李小宝,高艳年,周晓龙,李立成,黄亮亮,叶judi,张天阳,“低温水热分解Zn5(OH)8Cl2·H2O制备纳米zno /再生纤维素膜”,材料工程,2019,24(15),82-85。
  5. 李莉,周国兵,杨振,方芳,乔琪,胡娜,黄亮亮,陈祥树,“C2H6, C3H8, n-C4H10及其与CO2二元混合物在zf -10中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分子水平理解”,化学与工程数据学报,2019,64(2),484-496。(补充封面)
  6. 刘丽,潘凡,刘畅,黄亮亮,李伟,卢晓华,“TiO2纳米泡沫-纳米管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无机材料学报,2018,31(12),6563-6566。
  7. 乔琦,刘畅,高伟,黄亮亮,“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碳,2019,43(3):566-577。
  8. 周晓龙,李小宝,高艳年,李立成,黄亮亮,叶judi,“二维氧化锌纳米片/再生纤维素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材料工程,2019,34(1),26-29。
  9. 曹伟,黄亮亮,马明,卢凌红,卢晓华,“水在窄碳纳米管中的扩散转变”,物理化学学报,2018,22(3):19124-19132。
  10. 周金霞,黄亮亮,闫伟,李军,刘畅,卢晓华,“反式ruh2 (CO) (dpa)催化CO2加氢制甲醇机理的理论皇冠体育研究”,催化剂,2018,8(6),244。
  11. 安荣,周国兵,朱玉丹,朱伟,黄亮亮,“离子液体-乙二醇醚混合物在钛界面上的摩擦:负载荷依赖”,材料工程,2018,5(14),1800263。(封面)。
  12. 谭璐,黄亮亮,刘迎春,王琪,“Rh(111)和Rh(100)上NO-CO反应体系横向相互作用的增强配对加成模型”,无机化学学报,2018,34(18),5174-5183。
  13. 周国兵,刘畅,黄亮亮,“二氧化钛表面第一吸附水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化工数据学报,2018,63(7),2420-2429。
  14. 谭璐,黄亮亮,王琪,刘迎春,“NO + CO在Rh(100)和Rh(111)上的反应机理皇冠体育研究”,应用表面科学,2018,44(30),276-286。
  15. Keith E. Gubbins,顾凯,黄亮亮,J. Matthew Mansell, Erik E. Santiso,石凯航,Małgorzata Śliwińska-Bartkowiak, Deepti Srivastava,“表面驱动高压加工”,工程技术,2018,4(3),311-320。
  16. Mohamed Mehana, Liangliang黄和Mashhad Fahes,“油气混合物的密度:来自分子模拟的见解”,SPE学报,2018,文档ID: SPE-187297- pa, DOI: 10.2118/187297-PA
  17. 李立成,岳汉勤,陈珊山,黄亮亮,李小宝,杨竹红,卢晓华,“纳米TiO2 /介孔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皇冠体育研究”,催化工程学报,2018,48(3),992-1002。
  18. 李冬雪,黄亮亮,刘畅,刘晓华,钱红亮,“自扩散高温合成六酸钾晶须”,硅酸盐学报,2017,43,17,15505-15509。
  19. 董一辉,安荣,赵双良,曹伟,黄亮亮,庄伟,卢凌红,卢晓华,“用AFM测量蛋白质与TiO2的分子相互作用”,无机材料学报,2017,33(42),11626-11634。
  20. 谭璐,黄亮亮,王琪,刘迎春,“Rh(100)和Rh(111)表面O2吸附和解离过程的第一原理皇冠体育研究”,无机化学学报,2017,33(42),11156-11163。
  21. 李莉,杨德帅,黄亮亮,乔琪,杨震,胡娜,陈祥姝,“CO2, SO2, CH4及其二元混合物在zf -10中负载相关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氢键的作用”,无机化学学报,2017,33(4),1143 - 1153。
  22. 黄亮亮,安荣,董一辉,“聚合物薄膜在固体衬底上的黏附与摩擦:共形位分析和相应的表面测量”,软物质学报,2017,13,3492。(封底)。
  23. 35. 曹伟,卢凌红,黄亮亮,杨婷婷,卢晓华,“碳纳米管膜对CO2/CH4分离的亲水性影响及其分子模拟皇冠体育研究”,高分子学报,2017,43(4):502-509。
  24. 傅,Fangjia;李,Yunzhi;杨,甄;周,Guobing;黄呀;湾,郑;陈祥舒;胡,Na;李魏;黄亮亮,“金纳米颗粒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中尺寸依赖性稳定机制的分子水平皇冠体育研究”,物理学报。化学。[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2017,31(1):523-532。
  25. 金鲁超,Ahmad Jamili,黄亮亮,Felipe Perez,“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粘土损伤机理皇冠体育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17,1747068。
  26. 曹伟,卢凌红,黄亮亮,董一辉,卢晓华,“水在二氧化钛纳米管上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皇冠体育研究”,化学学报。Eng。数据学报,2016,61(12),4131-4138。
  27. 胡耀峰,黄亮亮,赵双亮,刘红来,Keith E. Gubbins,“纳米多孔材料对超临界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分子物理学报,2016,14(22),3294-3306。
  28. 郑静,张俊桥,谭璐,李德兵,黄亮亮,王琪,刘迎春,“宽高比对二氧化硅纳米孔水浸的影响”,无机材料学报,2016,32(34),8759-8766。
  29. 曹伟,卢凌红,黄亮亮,卢晓华,“CO2/CH4在碳纳米管束中的扩散”,分子物理学报,2016,14(4),2530-2540。
  30. 刘畅,郭艳华,洪其亮,饶超,张海娟,董一辉,黄亮亮,卢晓华,包宁忠,“牛血清白蛋白在介孔二氧化钛中的吸附:孔径和孔化学效应”,中国机械工程,2016。32(16), 3995 - 4003。
  31. 李小宝,张雪,李立成,黄亮亮,张伟,叶Judi,洪建国,“低温水热合成ZnO/再生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材料工程,2016,17(5):122-125。
  32. 周国兵,李云芝,杨震,傅方佳,黄一平,万铮,李丽,陈祥姝,胡娜,黄亮亮,“单壁碳纳米管中硝酸乙胺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和振动谱”,物理学报。化学。[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2016,32(9):533 - 541。
  33. 安荣,黄亮亮,龙云,陆晓华,Keith E . Gubbins,“液体-固体纳米摩擦与界面润湿”,物理学报,2016,32(3),743-750。
  34. 刘畅,王军,季晓燕,黄亮亮,卢晓华,“中国生物甲烷生产潜力的理论与实践评估”,化学工程学报,2016,24(7),920-928。
  35. 郭晓静,吴国忠,李成,龚恒峰,胡江涛,金陈,黄亮亮,怀平,“铀与偕胺肟、羧基和偕胺肟/羧基复合宿主结构的络合作用皇冠体育研究”,无机化学学报。中文信息学报,2016,44(1):117-125。
  36. 刘畅,吴南华,王军,黄亮亮,卢晓华,“恒pH下K2Ti4O9纤维离子交换过程的测定及统计速率理论模拟”,化学工程学报,2015,5,73474-73480。
  37. 郭晓静,黄亮亮,李成,胡江涛,吴国忠,怀平,“基于胺类配体的海水中UO2(CO3)34-铀的密度泛函数理论计算”,物理学报(自然科学版)。化学。化学。理论物理。浙江农业学报,2015,17,14662-14673。
  38. 黄亮亮和Keith E. Gubbins,“氧化石墨烯上氨解离:从头算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物理学报。化学。生态学报,2015,229,1211-1223。
  39. 黄亮亮,李立成,陆晓华,“二氧化钛表面水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化学工程学报,2014,30(3):14832。
  40. 陈龙,黄亮亮,朱家华,“在液/液界面上缝合氧化石墨烯片”,化学。Commun。中文信息学报,2014,50,15944。
  41. 曹伟,卢凌红,黄亮亮,王珊山,朱玉丹,“碳纳米管直径效应在CO2/CH4分离中的分子模拟”,化工学报,2014,65,1736。
  42. “可控原子氧化石墨烯模型及其在硫化氢脱除中的应用”,黄亮亮,Mykola Seredych, Teresa J. Bandosz, Adri C. van Duin,陆晓华,Keith E. Gubbins,化学物理学报,139,194707,2013。
  43. “氨和氨/水在cutc金属-有机骨架上的反应性吸附:ReaxFF分子动力学模拟”,黄亮亮,Teresa J. Bandosz, Kaushik L. Joshi, Adri C. T. van Duin, Keith E. Gubbins,化学物理学报,138,034102,2013。
  44. “Cu3(BTC)2金属-有机骨架的ReaxFF分子动力学模拟”,黄亮亮,Kaushik L. Joshi, Adri C. T. van Duin, Teresa J. Bandosz, Keith E. Gubbins,物理化学,14,11327,2012。
  45. “Cu-MOF/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对氨的反应性吸附皇冠体育研究”,黄亮亮,黄亮亮,贾杰罗,Jeffrey Kenvin, Keith E. Gubbins, Teresa J. Bandosz, 2011。
  46. “溴苯在碳纳米管中的熔化行为”,硕士论文。黄亮亮,黄亮亮,黄亮亮,黄亮亮,黄亮亮,黄亮亮。
  47. “水在圆柱形孔隙中的熔化行为:碳纳米管和硅玻璃”,M. Sliwinska-Bartkowiak, M. Jazdzewska,黄亮亮,Keith E. Gubbins,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10,4909,2008。
  48. “碳纳米管对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吸附:温度、压力和孔径的影响”,黄亮亮,张陆正,邵清,王军,卢凌红,卢晓华,姜绍义,沈文峰,物理化学学报,111,11912,2007。
  49. “温度和螺旋度对碳纳米管中水分子静态性质的影响”,黄亮亮,邵清,卢凌红,卢晓华,张陆正,王军,蒋绍义,物理化学,8,3836,2006。